
育策咨詢
2020-08-05




從門外到門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思考,是我們事業最好的起點。作為餐飲創業者的你,要學著從真正的消費者轉變為為消費者服務的生意人,今天育策君分享消費者第一個思考的問題:吃什么,它決定了品類選擇。

育策君通過10期分享了餐飲創業需要做好的思想、心理以及其他準備,當你真正想做的時候,還是感覺無從下手。為何?因為你一直是在門外去看這個行業,你不知道這個行業的專業術語有什么?不知道開一個餐廳需要什么環節與步驟?不過沒關系,只要你對自己在做消費者角色的時候有著深刻理解就可以了。接下來的內容育策君將圍繞著消費者的心理分析展開。

可以說,我們上下五千年的飲食文化,創造出了璀璨發達的餐飲菜品。無論是菜系還是小吃,無論是宮廷菜、官府菜還是民間菜、地邊攤,我們對吃可謂是一點都不陌生。但是奇怪的是,我們在面臨一日三餐選擇上,卻還是禁不住會問自己,今天吃什么好呢,或者身邊有他人時,一起商量今天到底該吃什么?在吃的問題上,我們中國人既屬于雜食動物,又屬于喜新厭舊的主,所以才在每次用餐前都那么糾結。

我們常說,酒店的不如酒樓的,酒樓的不如小店的,小店的不如排檔的,排檔的不如地攤的,地攤的不如家常的,家常的不如媽媽的,這是過去對味道的一種極致排序。但是在今天,相對于80.90.00后而言,這樣的排序似乎有了變化,因為他們是吃著零食長大的,他們對味型沒什么感覺,他們對品牌也不會有多大忠誠度,他們甚至于自己都不會去做飯,針對這樣一個群體,如果你去做餐飲,你怎么設計你的產品、模式、服務。

當然,這不是你自己的問題,而是擺在所有餐飲人的挑戰。不同的是,他們已經在實踐中反復去嘗試,而你還處于探索中,所以今天我給你的問題就是,你要反復琢磨四個問題,吃什么是消費者每天每餐都要做出選擇的,吃什么代表著品類選擇,你要永遠記住這個詞:品類。因為你生意設計的一切起源因為它,品類決定了能吃到什么。

在吃什么之前,我們還要設想消費者有一個群體還是個體的條件,因為它決定了跟誰吃,跟誰吃即決定了吃什么,還會做出場景、氛圍、形式的選擇,而場景、氛圍、形式與產品的綜合歸納就是品牌的選擇。在選擇品牌的時候,既有過去體驗的分享,又有新品牌營銷的帶動影響,當然還有每個人對品牌的鐘愛程度,以及在相對的時間內,去這個品牌的交通與距離要求。接下來我們就用日常的對話來再現上班族吃飯時的選擇場景。

1:終于到中午了,大家伙說吃什么?
2:還能吃什么,下午還有個會,我還有資料要準備,就叫外賣了。
3:天天吃外賣,多沒勁啊,到樓下快餐店來個套餐,也耽誤不了幾分鐘,就當活動活動了。
4:聽說新開了一家川菜館,要不晚上去嘗嘗鮮?
5:你請客啊,說的這么輕松。
6:那個湘菜館還在活動期呢,我這有優惠券,可以點幾個菜;
7:算了吧,那個湘菜館上次去我看見他們后廚的衛生不是很干凈,真的不敢再去了。
8:不過他家的雙色魚頭還是蠻好吃的,有特色。
9:川菜館開業肯定有活動,那人肯定也多,上菜鐵定慢,
10:做了一上午了,下去溜達溜達,碰上啥算啥。
11:對,看看誰家不忙就選誰。
12:你們去吧,我跟2還是定外賣吧,得抓緊趕文件了。
最后,便分成了兩大陣營,一類定外賣,一類下去尋找機會。
結 語
上面的場景你熟不熟悉?如果你是個上班族,我想肯定是感同身受的。從消費者角度出發,考慮消費者消費選項的秩序,你在設計產品品種、品類、品牌時才能找對思路。
(作者:李佩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