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策咨詢
2020-08-05




從門外到門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思考,是我們事業(yè)最好的起點。作為餐飲創(chuàng)業(yè)者的你,要學著從真正的消費者轉變?yōu)闉橄M者服務的生意人,今天育策君分享消費者第二個思考的問題:與誰吃,它決定了花錢模式。

昨天我們在談到吃什么的話題時,隱含了一個前提假設,并且用場景式的對話來加以演示。有的時候吃什么并不完全是我們自己的心中所愿,因為我們在吃的問題上似乎并沒有太個性的表達,反而是容易被從眾心理所主導,而且跟誰吃也讓我們往往考慮其他人的消費需求,另外的人喜歡吃什么也成為了重要參數。

在吃飯這件事上,只要是在外就餐,基本上有四個花錢模式:
----------------------------------------------------------
1.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
花自己的錢吃自己的飯,辦自己的事,這個往往體現在家庭聚餐上。而家庭聚餐若沒有極特殊的場景需要,極特殊的日子要過,那基本上要么有意見領袖決定,也就是花錢的那個人或對美食有權威的,要么就是以弱勢群體(小孩、老人、女士)的意見為指導方向,一般選擇熱鬧點的餐廳;

2.花自己的錢辦他人的事。
花錢模式還有花自己的錢吃自己設計的飯,辦他人的事,這樣的一般為請托關系。比如當父母的為孩子的事,請他人幫忙,一般地點選擇都會顧及到被請人的身份,也會在確定之前充分咨詢對方的意見,經過商議最后而定,這樣的就餐一般要求就餐的氛圍相對安靜,最好有包房,適合交流;

3.花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
還有一個是花別人的錢為自己辦事,這樣的消費在前些年的泡沫商務、公款吃喝上表現的非常明顯。這類人消費大手大腳,講究排場,追求面子,當然,現在這種現象已經很少了,花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一旦加上監(jiān)督,實報,那就花的小心謹慎了;

4.花別人的錢辦別人的事。
最后一個就是花別人的錢辦別人的事,一般情況下,作為中間人,比如媒人、中介、關系調和者會扮演這樣的角色,采取這樣的就餐模式。他們會受一方之托,選擇餐廳也是征詢雙方意見,有的會事先告知對方就餐目的,有的是不能告訴,都到了之后才會再展開說辭,這樣的場合選擇更加注重隱秘,因為花別人的錢辦不成別人的事的時候,三方關系都會收到影響。

你看看,吃一頓飯因為與誰吃的不同,選擇也就變得異常復雜。就餐選擇中,吃飯絕不僅僅是果腹一個目的,因為我們很多活動交往、關系維系、商務行為大部分都是在飯桌上完成的,所以吃飯這個問題沒那么簡單。

由于每一餐我們所考慮的對象可能都不一樣,所以每一餐決策所選擇的依據也不相同。當然你可能說了,難道就沒有一點規(guī)律可言了,這倒也不是,除了突然出現在你家大門的外來游客,方圓500米以內還是店家的主流顧客的范圍,尤其是對于社區(qū)型的店鋪而言,更能明確顧客從哪來,他們的消費習性在消費了一段時間之后你也基本上能摸著些消費軌跡,然后才能針對他們做更有針對性的營銷活動與關系服務。

結 語
不同的商圈餐飲消費有著不同特征。社區(qū)店以家庭聚餐為主,寫字樓商務區(qū)以上班族同事聚餐為主,商業(yè)發(fā)達區(qū)域流動人口組成相對復雜,朋友聚餐為主。深入剖析一個地方人群的消費行為,就能在業(yè)態(tài)、模式、產品設計時有更多準確性的定位。記住我們今天分享的內容,跟誰吃決定了花錢方式。
(作者:李佩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