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策咨詢
2020-08-05




從門外到門內(nèi),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思考,是我們事業(yè)最好的起點。作為餐飲創(chuàng)業(yè)者的你,要學著從真正的消費者轉變?yōu)闉橄M者服務的生意人,今天育策君分享消費者第五個思考的問題:吃多少,它代表了生活方式。
育策君通過四期的消費者拷問:吃什么、和誰吃、去哪吃、怎么吃已經(jīng)解決了消費者品類選擇、花錢模式、品牌排序、就餐形式的命題。而作為企業(yè)能夠關注到這些命題,也就具備了同理心,更能增加體驗感的強度。
案例分析
昨天在朋友的一家店里吃飯,那個時候已經(jīng)是臨近中午收市的狀態(tài)了,也就還有三桌客人,其中兩桌在包房。我的朋友來的晚了一些,到了之后我們便開始聊起來,沒幾分鐘,他就叫過服務員問,是不是把空調(diào)關了?當時我穿的是長袖襯衣,說實話是有一些悶熱的,因為是在朋友的店里,我沒有表達出我的想法,但他穿的是短袖,感覺到了熱立馬就問,服務員看了一下說是關了。
朋友問,還有客人嗎?
服務員說還有三桌(不算我們這一桌)。
朋友說,馬上打開。
服務員說,到了關空調(diào)的時間了。
朋友說,只要有客人在,就要打開。
話音剛落,包間里走出顧客,問怎么突然很熱了,是不是沒開空調(diào)?
服務員馬上去開了。
我開玩笑的說,你還說自己沒干過,這比督導巡檢都專業(yè)啊。
朋友笑笑說,我每次來店里,都會發(fā)現(xiàn)一些小的問題,不是我做老板挑剔,而是我始終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體驗,發(fā)現(xiàn)不足。
在開始今天的話題之前,我之所以把這個小案例寫出來就是他本身也是外行,但能時時處處站在消費者去思考、去體驗,真的不容易。我們就怕的是,我們永遠站在企業(yè)的角度、自我的角度去設計自我感覺好的東西,去追求利潤,遠離了顧客,忽略了需求,放棄了對細節(jié)的追求與完善。這個案例也佐證了我這幾天以來所分享的主題核心,就是一定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思考。
好,故事講完了。
今天,我們來交流一下吃多少的問題。
看上去這好像是個人飯量的問題,實際上育策君想談的不是這個意思。餐飲已經(jīng)從吃的飽過渡到了吃的好的階段,到了90、00年代的孩子們不但要吃的好還要吃的好玩,好看,評價產(chǎn)品的尺度變了。我們常常說到一個詞叫性價比,我們一定要跳出一個誤區(qū)就是量大實惠就叫性價比,這是狹義的理解。

所謂的性價比,一定是產(chǎn)品所能給顧客帶來的價值之和與顧客期望花的代價之間的差比,價值大于期望值價格,就是性價比高。在這句話里有兩個核心:一是你怎么塑造你的價值。產(chǎn)品嚴格意義上來講有五個層次,產(chǎn)品的價值體現(xiàn)在味道、品相、分量、營養(yǎng)、特色、工藝的綜合包裝上;二是顧客期望的價格,而不是我們所認為的價格。我們定價一般都是成本定價(確保穩(wěn)定的利潤)、市場定價(參考到競爭的比價)、價值定價(綜合定價對企業(yè)持續(xù)增長有利)、場景定價(不同場景產(chǎn)品會有不同溢價),當然還有什么套餐定價、拆零定價等,我們就不一一展開來講。

結 語
性價比與吃多少有沒有關系呢,或者說是個什么關系呢?從吃的飽轉到吃的好,所釋放出來的信號就是從量的追求轉變?yōu)閷ζ焚|(zhì)的追求。現(xiàn)在的年輕人,尤其是都市人,又處在一個高度重視顏值的時代,對自己的健康、身材、營養(yǎng)都相當苛求。所以吃多少傳達了一種新穎的、健康、自律的生活方式,它也要求餐飲在為這一部分群體服務時,要把菜品做精致。
(作者:李佩軒)
版權所有 2007-2025 ? 團膳網(wǎng)(Tansent)
經(jīng)營許可證號:滬B2-20180739
ICP備案號:滬ICP備07009038號-1
公安備案號:31011302005044
總部地址:上海市閔行區(qū)聯(lián)友路118號A309
團膳網(wǎng)
檔口立方
(檔口商戶專用)
膳管邦
(項目經(jīng)理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