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億歐
2020-08-12





2018年開始到2020年,全球的黑天鵝事件層出不窮,Covid19疫情正在改變全球的經貿格局,旅游、酒店等零售服務業陷入困境的同時,洪水蟲害等天災又給上游的農產品及食品價格帶來了上行的壓力,全球食品業的供應鏈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面對頻繁突發的黑天鵝事件與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食品農業逆市成為了創投市場投資人普遍看好的一個具有剛需屬性,且有長期投資價值的品類。對于在中國食品農業市場尋求持續增長機遇的投資人來說,全面深入地回顧與解析2019年的食品行業創投情況,對把脈中國的農業食品創新趨勢與機遇猶為關鍵。
值此年中復盤關鍵期,近日,美國農業食品融資信息平臺【AgFunder】和中國的農業食品科技風投基金【食芯資本 Bits x Bites】聯合制作發布了2019年中國食品農業投融資報告及深度解析中文版,從報告統計的融資交易數的廣度來看,這是一份目前為止對中國食品農業上中下游全產業鏈的創投市場覆蓋最全面的一份評估報告。
除了中國市場的分析與洞察外,AgFunder與Bits x Bites還聯合發布了【2019全球食品農業投資報告英文版】,助力業內人士掌握全球及中國市場的最新創投動態,借鑒參考全球的發展趨勢與規律,把脈并提前布局中國市場的機遇,下文將為您帶來報告的精華內容。
2019中國食品農業宏觀趨勢洞察
1.自上而下的創新動力不斷增強,經濟增速放緩仍在持續
中國GDP增長率達到三十年來的最低點,由2018年的6.6%下降到了2019年的6.1%。這一經濟整體上的增長放緩趨勢在各個細分品類指標上均有體現,包括零售消費品銷售增長,進出口貿易增長和投資增長。早期的風險投資比2018年降了29.3%。
但這并沒有影響政府積極推進科技創新,以提升中國在全球科技領域的領導地位。政府推行的舉措包括針對科技公司的稅收優惠政策和財務援助,全國范圍內的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旨在優先考慮區塊鏈創新的指令。2019年,中國成立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科技創新板(簡稱:STIB科創板),這是一家類納斯達克模式的證券交易所,支持科技公司在公開市場上募集資金。
2.貿易戰升級、非洲豬瘟加劇,農業領域投資猛增
受貿易戰加劇和非洲豬瘟持續威脅豬肉供應的影響,糧食安全成為促進2019年農業投資的一大動力。中國對此采取了積極措施,增加進口并提高本地生產,使其供應鏈多樣化。 2019年,中國農業食品投資高達441億美元。大部分資金用于發展畜牧農場資產,加強畜牧業生產現代化,增強育種技術,完善冷鏈運輸能力。

農牧食品公司新希望集團在養豬和其他農業項目上投入了將近100億美元。在中國,過去農業技術長期以來因農業生產結構分散而沒有得到很好的應用發展。現在這些新技術可能會加速現代農業發展,實現農業技術更廣泛的應用。事實上,黨中央在2019年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就明確提出了優先發展農業科技,其中包括生物技術,先進設備和現代農業。
3.低線城市,是消費增長的關鍵
盡管經濟不景氣,但中國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在2019年上半年創下了10年來的新高。麥肯錫(McKinsey&Company)表示,消費者仍然熱衷于購買高價值主張的產品。
在一年一度的雙十一電商狂歡節中,阿里巴巴的在線銷售額達到383億美元,比2018年增長25.7%。低線城市推動了這一增長。從2010年到2018年,三四線城市的家庭年可支配收入從20,000美元增長到 43,000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8%,而一二線城市的家庭年可支配收入只增長了23%。根據阿里巴巴提供的數據,2018年和2019年70%的新增用戶來自低線城市。隨著直播和圖文博客的迅速發展,產品趨勢和銷售可以在各級城市和不同人群間快速傳播。
但是這些情況都在2019年底發生了變化。2019年底,湖北省開始爆發了Covid-19冠狀病毒疫情,之后疫情迅速蔓延至整個中國乃至全球,目前它對電子商務,投資和全球經濟的影響還尚待觀察。
不懼疫情與貿易戰沖擊,農業食品投資總額較2018年增長3倍,變革已來


報告指出,從許多行業新的走向和趨勢觀察中,我們對中國農業食品技術的前景感到更加的樂觀。在應對非洲豬瘟和貿易戰帶來的經濟沖擊時,中國仍然向農業食品領域注入了441億美元,接近2018年投資總額的三倍。
多數資金被投資在農業領域以提升農業生產效益。隨著中國由早期分散的小規模農村公社,過渡到由新希望和牧原股份等大型農牧食品生產商運作的協調管理模式,生產的安全、合規性也變得更加可控。農業科技的解決方案也可以被更好地整合,從而實現行業的價值提升與規模化發展。
仔細研究中國2019年的投融資交易,可以發現融資領域已轉向針對行業痛點、難點的增值解決方案。以終端零售和餐飲為例,無人超市,自動收費機和無人販賣機的資金交易數量從2017年的年度最高數量55筆逐漸下降。
取代這些試驗性新零售模式的是一些為解決效率問題而建立的公司,例如在線訂單管理公司,可以幫助餐館管理不斷增長的訂單。同時,盡管許多細分市場交易在萎縮,但由于B2B行業將餐館和超市的采購轉移到線上,實現了更快、更透明的交易,因此中游科技獲得的資金增長了262%。
在上游,以前被忽視的智慧農業初創企業現在正吸引著像百度風投、阿里、騰訊這樣的互聯網跨界投資者,他們將農業視為人工智能與機器自動化新的應用領域,而這也與政府糧食安全優先和發展新基建的政策方針相吻合。上游的交易數量與2018年相比增長了44%,而下游的交易量同比下降了27%。
再與全球的情況來做個對比,我們可以看到,上游的投資金額總量在增長,而下游的資金量卻在降低。通過借鑒全球經驗及分析中國2019年的數據來看,中國市場中上游的投資機遇,值得投資人和創業者們重視與關注。
食芯資本Bits x Bites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何瑞怡介紹:“兩年前,我們與AgFunder聯合發布了第一份中國農業食品投資報告。那時我們很好奇,已經滲透到中國消費者日常生活中的數字化轉型,如果要在供應鏈和農業中實現需要多長時間。現在,變革的機會信號已經出現,我們更應密切關注。”
下一個十億美金的投資機會在哪兒?把脈未來食品農業投融資趨勢與機遇
1.大宗交易下滑,中國在全球投資市場中排名第二
與往年相比,諸如2018年對美團點評的15億美元投資這樣的大型交易消失。最大的一筆交易是常熟地方政府對移動生鮮電商每日優鮮7億美元的投資。在這之后,是騰訊對線上線下生鮮折扣零售品牌誼品生鮮2.98億美元的B輪投資。

按交易總數和投資金額計算,中國仍然是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農業食品投融資市場。
2. 生鮮電商是獲得融資資金最多,最具競爭力的類別
2019年電商的投資比2018年增長了25%,達到21億美元。這種擴張來自消費者對便利性,質量和多樣性的需求。比如,進口高端水果的銷售規模逐年增長近30%。

消費者在電商的高購買頻率還帶來了有價值的數據和用戶流量,這兩者都吸引了投資者。每日優鮮就在該領域獲得了最多的資金。
盡管投資者持續關注,但新零售無論對于初創企業還是現有企業來說都是一個快速變化的殘酷戰場。生鮮電商呆蘿卜在2019年完成其A輪融資幾個月后就終止了運營。阿里巴巴的盒馬鮮生大型連鎖線下店,也開始向小規模集合店發展。德國麥德龍(Metro)超市的中國業務大部分股份被出售給了中國零售商物美集團。 同樣,法國的家樂福(Carrefour)大部分股份也被轉讓給了另一家中國零售商蘇寧集團。
3.分布廣泛零散的生鮮食品采購點成為最新的數字化目標
實現供應鏈數字化效率的中游技術,繼續吸引著資本的押注。目前數字化的最新目標,是中國數以百萬計的夫妻生鮮小店和餐館。騰訊和華平這類的投資者將賭注押在這個巨大機遇,以及這些新用戶帶來的數據價值上。
隨著這些平臺用戶數量的增長,電商們通過提供多樣化產品和增加附加值來提升吸引力。
易久批 ―― 一個酒類B2B電子商務平臺,現在已擴展到零食和其他食品領域,成為最新的獨角獸企業。另一個電商“凍品匯”,作為連接肉類買賣雙方的電子商務平臺已開始為供應商提供金融服務。
4.數字化智慧農業吸引了早期投資者的興趣
投資價值增長的六個類別中有四個位于產業鏈上游,包括中游技術,農場農田管理軟件、傳感技術、物聯網以及新型農場智能管理系統。在2019年,農場管理技術吸引投資金額規模比去年增長了363.4%。
最大的一筆交易是精準農業創企麥飛科技,該公司籌集了1400萬美元,用于發展遙感技術,大數據和AI技術,從而推動中國農業的數字化智能化。
無人機創業公司星邏智能獲得1000萬美元投資用于開發數據服務。
中國互聯網搜索引擎百度旗下的風險投資基金――百度風投在數字農業領域進行了兩項投資。
無論是初創企業還是互聯網巨頭,都期待在傳統農業設施之外,開創更多顛覆性的數字化解決方案。阿里巴巴開發了智能養豬的算法,而京東、騰訊則發起了智慧農業計劃,用新的科技賦能農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