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團餐行業供應鏈發展研究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我國團餐食材供應鏈市場規模已達到5500億元,呈現供應鏈產品的標準化和半成品化、從關注安全到關注健康等五大趨勢。
不斷增長的餐飲食材供應鏈市場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不乏各類資本機構。報告指出,近幾年資本對純餐飲品牌的投資興趣正在下降,甚至很多投資機構明確表示2019年投資方向不看餐飲品牌,只聚焦于餐飲供應鏈。在可預期的將來,資本將成為我國餐飲供應鏈進入快車道的重要助力。

除了外部資本機構,團餐行業內部也將供應鏈發展提上了日程。目前,我國團餐供應鏈有三種主要形式。首先是大型團餐企業自建的食材采購供應鏈,這是由于大型團餐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優勢,獲得了議價權,通常會自建供應鏈體系。其次,眾多以區域化經營為主的獨立第三方團餐食材供應鏈企業開始涌現。第三種則是近幾年,一些大型團餐企業內部供應鏈部門發展到一定規模,開始為行業輸出供應鏈服務,或是一些有行業基因的公司聯合互聯網人士建立第三方供應鏈專業服務公司。
相較于社餐的4萬多種SKU,團餐的原材料SKU僅3000多種,并且擁有流程簡單、采購量大、計劃性強等優勢。但我國團餐供應鏈上游的食材原料渠道分散且多元,供應商數量在100家以上的企業占到了企業數量的70%,僅有11%的企業能將供應商數量控制在35家以內。
此外,下游的團餐企業連鎖經營占比也較低,2017年我國團餐行業前百強企業的營業收入合計僅為601億元人民幣,前百強市場集中度約為5%。而國外的跨國團餐巨頭如索迪斯、康帕斯、愛瑪客,這三家團餐企業2018年的收入都超過了千億人民幣。其中康帕斯2019年營收308億美元,位列世界500強第403位。
報告還指出,團餐企業認識到中央廚房可以促進食材的規模化集采、有利于品質控制。但數據顯示,目前75%的團餐企業中央廚房的設計能力大于實際生產能力,存在普遍的產能浪費。
倉儲物流生產設施資金投入高、客戶開發難度大,以及我國冷鏈基礎設施保有量的落后,中央廚房的資本投入及配套設施的高要求,這些因素共同導致團餐供應鏈企業在倉儲、物流、冷鏈、設施方面投入意愿也較低,這使得我國團餐供應鏈的升級改造仍處于起步探索階段,至今尚未出現成熟的跨區域經營、覆蓋全品類的綜合性食材供應鏈服務商。這是中國團餐供應鏈的現狀和不足,但也意味著這是一塊廣闊的藍海市場,正在等待有意愿、有實力的團餐供應鏈企業的挖掘。
未來中國團餐供應鏈發展將呈現
① 供應鏈產品的標準化和半成品化
② 先進物流及供應鏈技術的應用意識正在提升
③ 金融服務加速團餐供應鏈行業周轉效率
④ 食品安全高關注度推動團餐供應鏈溯源體系建設
⑤ 從關注安全到關注健康
五大趨勢
報告強調,從源頭直采到半成品加工,到全國性高覆蓋的倉儲物流布局,再到流通全過程的信息化改造,中國團餐供應鏈的改造升級將是一個艱辛而漫長的過程。這固然提高了門檻,給致力于爭奪這一市場的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同時也篩掉了實力有限的企業,對團餐行業提高市場集中度是一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