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膳學苑
2020-08-17




判斷一個行業的發展趨勢
頭部企業的動作是風向標
火鍋大牌“海底撈”于2017年啟動零售業務,售賣底料、自熱小火鍋等,并在今年2月份上線“開飯了”半成品菜業務;而“西貝莜面村”2019年9月上線的“到家功夫菜”,更是使其在疫情期間對營收起到了補充作用。
西式簡餐大牌“百勝中國”,2018年年底推出“燒范兒”,從生鮮食材切入,尋求新的盈利點,為布局供應鏈留下想象空間。
餐飲大牌持續加碼零售,預示著零售化成為餐飲品牌角逐的新高地。

各餐飲企業的零售業務
2020年中國餐飲零售化爆發元年
疫情以來,堂食被中斷,顧客無法到店就餐,但他們的消費需求并沒有消失,而是轉移到其他方面。例如零售化的方便食品、半成品、還原度較高的中高端食品等,呈現出供不應求的繁榮景象,這是需求轉移的體現。
堂食、外賣、零售化未來將多輪驅動,把餐飲能力圈盡可能拓寬。而堂食+外帶+外賣+零售,是餐飲的必然趨勢和終極狀態。
通過下面這張堂食、外賣外帶、零售化服務能力半徑對比圖,從可售賣時間和可覆蓋范圍上分析,可得出基本結論:
堂食能力半徑:即時,500米
外賣能力半徑:30分鐘, 3公里
零售能力半徑:24小時,無限遠

堂食、外賣外帶、零售化服務能力半徑對比圖
一些基本功扎實、反應敏捷的頭部餐飲品牌已通過零售的方式和顧客形成了“云鏈接”,用新的渠道與溝通方式,持續積累品牌信任。
做好餐飲零售化要點
餐飲的本質是時空生意,堂食是“有限的場所”,顧客只能在下班才去;零售則是“無限的場所”,能擴展到辦公室、家庭。
未來,餐飲+零售的“無界餐飲”模式將成為餐飲企業的標配。餐飲企業不僅要能經營線下堂食,還要通過外賣和電商平臺等線上化渠道售賣產品,實現“多條腿走路”。那么,餐飲企業做零售化需要匹配的基礎條件有哪些?
團隊畫像:愿意擁抱趨勢,能以“一把手工程”來對待零售。決策效率高、團隊配合度好,都能助你在窗口期高效上軌道。
產品畫像:產品有特點,如果你的產品是剛需型的(可以替代主食需求的品類),例如粉面、粥、包子等,會更受人們的歡迎;如果你的產品是欲望型的,可以滿足人們對零食的渴望,例如辣鹵、海鮮、預制菜等,也是一個不錯的產品種類。
品牌畫像:如果你具有相當的品牌影響力,起步輕松不止一兩點;如果做到了區域的品類冠軍,那么你零售化的信任感和品牌背書將大有裨益;如果創始人或主理人有個人品牌影響力,也是零售化的加分項。
認知畫像:零售不是特效藥,一吃就靈,而是持續投入、水滴石穿的過程,所以你要有投入意識;零售是升級整體效率而不是單一模塊,是基于這個行業的本質去做加法,對零售要有立體的認知,也要有長期的堅持。
資源畫像:零售對多數餐飲企業,都是一片陌生的水域,所以早期不建議自己投入大量的資金和精力去做,而是借力外包。后期成熟了再自建團隊,否則很容易放棄,放棄了就是錯失一種可能性和未來,是巨大的沉沒成本。
零售不是大企業的專屬,而是大家共同的機會,只要能抓住產品力和渠道力兩個關鍵點,在能力范圍內做到最好,都是正確的零售化思維。抓住紅利期,站在下一波風口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