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膳學苑
2020-09-04






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韓明發言
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韓明指出,本次報告發布,一方面是對疫情前2019中國餐飲業的全面記錄,作為衡量疫后餐飲業恢復發展的基準標桿;一方面也對疫情期間及疫后餐飲業發展進行了分析和預測,希望能夠進一步加強對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引。
吃貨大省哪家強?山東蟬聯第一
本次調研的餐飲企業共計100家,涉及門店總數25507個,涉及品牌總數359個,其中連鎖企業占比95%,2019年營業收入超過2000萬的企業占比88%,2019年營業收入超過1個億的企業占比68%。
調研數據能夠一定程度上反映餐飲行業大中型企業發展狀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2020中國各省市區餐飲收入排行(2019財年)
在2020中國各省市區餐飲收入排行(2019財年)中,山東省以4430.46億元蟬聯第一名,同比增長10.90%,廣東、 江蘇(含住宿)、河南、四川、浙江、河北分列第二至七位,餐飲收入分別為4307.23億元、3728.95億元、3243.70億元、3155.30億元、2972億元、2947.5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1.00%、 8.70% 、12.60%、 12.40% 、9.40% 、11.20%。

2020 “長江經濟帶”主要省市餐飲收入排行(2019財年)
2020 “長江經濟帶”主要省市餐飲收入排行(2019財年)中,江蘇(含住宿)以3728.95億元的餐飲收入位居首位,四川、浙江、湖南、湖北(含住宿)、重慶、安徽位居第二至七位。
穩中向好趨勢 重建消費信心


餐飲行業內循環發展關鍵在于行業內形成供給與需求“推拉效應”。雖然受到疫情以及國內外不確定因素影響,餐飲行業企業對于未來發展的宏觀環境依然持有較高信心,因此,目前提振消費信心是破局關鍵。
同時,要建立需求與供給的有效推拉路徑,在政府從宏觀層面上提振消費信心基礎上,餐飲行業需要研究新需求、新消費,提供升級產品和服務,不斷拓展新業態,做好餐飲業的“業態、品態、形態、文態”四態合一,精準對接需求,推動內循環有效發展。
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餐飲業是重要的民生行業,吸納的就業人員多。餐飲業近年呈現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需求加大的趨勢,餐飲業人力資源結構的調整,有利于發揮行業“穩就業”“保就業”功能。
中國飯店協會2020年6月發布的《2020飯店餐飲行業人力資源現狀報告》顯示,餐飲企業普遍反映院校畢業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現實崗位需求還是存在一定差距,崗位技能培訓是飯店餐飲企業培訓員工的首要內容。



倡導餐飲節約 綠色消費中發展
《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餐飲收入4.7萬億元,同比增長9.4%。2020年1-7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餐飲收入1.8萬億,下降29.6%。


品類深耕和精細化管理
成為高質量轉型重要方式
餐飲行業產業集中度較低,報告中,2019年,排列在各業態前列的共百家領軍企業營業額合計不足2000億,占行業總量不足5%,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行業普遍存在產品附加值較低,客戶黏度不高,生命周期短等問題。
2020年2月底中國飯店協會在行業受疫情影響的專項調研中,調研企業中73%的企業復工復產率在10%以下,而頭部大型連鎖品牌餐飲企業的復工率要遠遠高于平均值,達到60%。隨著復工復產進一步加速,部分品牌企業依托強大的品牌客戶粘性以及超前的市場布局甚至實現逆勢擴張。

調研中有60%的餐飲企業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并將品牌發展作為企業重要發展戰略。品牌發展離不開品類深耕和精細化運營,有的企業通過提供高性價比產品和服務實現消費者引流,有的企業通過大數據分析不斷調整產品與市場方案,有的企業通過完善細節、新技術應用以及場景打造提升客戶體驗,還有的企業通過制定標準化操作流程提升產品與服務質量。
在這次《2020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中,正餐前10名企業分別為:杭州飲食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凱瑞商業集團、北京華天飲食集團公司、廣州酒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杏花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陶然居飲食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藍海酒店集團、內蒙古西貝餐飲集團有限公司、九毛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南京大惠企業發展有限公司。

2020中國火鍋企業TOP20
火鍋前5名企業為:四川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呷哺呷哺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都小龍坎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重慶劉一手實業有限公司、重慶德莊飲食連鎖有限公司。

2020中國快餐小吃企業TOP10
快餐小吃前3名企業為:上海楊國福企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黑龍江省張亮餐飲有限公司、安徽老鄉雞餐飲有限公司。
團餐前3名企業為:河北千喜鶴飲食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豐餐飲有限公司、深圳市德保膳食管理有限公司。
西餐休閑餐前3名企業為:廈門豪客來餐飲有限公司、江蘇水天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濟南嘉和世紀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他們在行業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