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膳學苑
2020-09-30




餐桌,牽動整個中國。繼“光盤行動”之后,“節約糧食,反對浪費”開始了又一次的推陳出新。于是,從“半份菜”到“小份飯”,再“一頓吃光”食材組合和“小份裝”,一系列的節約招式正緊鑼密鼓地在行業內推廣起來,一場餐桌上的“節約糧食保衛戰”就此打響。
制止餐飲浪費的語境下,餐飲企業推動小份菜被視為一劑良方。目前,餐飲企業各推小份菜、半份菜以及一人食套餐等,缺乏統一標準。

為了能夠鼓勵更多餐飲商戶推出“小份菜”、“單人套餐”,北京烹飪協會指導下,本地生活服務平臺餓了么攜手北京商報計劃制定既能幫助餐飲企業有效制止餐飲浪費,又符合行業發展趨勢的“外賣小份菜團體標準”。
旨在借助行業頭部品牌的經驗、平臺的數據及流量資源幫助上線外賣平臺的餐飲商戶推出適合自身的“小份菜”產品,鼓勵外賣商戶多嘗試推出“小份菜”、“一人食”套餐,進而達到有效制止餐飲外賣浪費的目的。

從餓了么提供數據來看,近年來,平臺上線“小份菜”的商戶數量一直處于增長的狀態,“小份菜”的外賣訂單量也保持增長的態勢。
在需求側,小份菜最受上海、北京、杭州等一線城市消費者的歡迎。在專項活動的激勵下,二三線城市的小份菜消費也表現出了空前活力。
這也意味著“小份菜”已成為外賣市場的發展趨勢,是能夠有效幫助餐飲商戶提升外賣運營效率的措施,同時也是有效幫助制止餐飲浪費的措施。

此前,北京本地生活研究中心向消費者發出了調查問卷。根據問卷反饋數據來看,受訪消費者均對“光盤行動”持認可態度,100%的受訪者表示愿意加入“光盤族”,并且認為此舉有助于制止餐飲浪費。
在該項調研中,還有94%的受訪者認為餐飲企業推出“小份菜”的舉措“很合理”;有6%的消費者認為這一舉措“合理”。這也意味著在消費端,用戶對于半成品、小份菜、單人套餐的接受程度很高,并且消費者希望平臺能讓訂餐更加智能,幫助消費者根據不同用餐人數選擇合適的套餐產品。
“小份菜”的“崛起”
給餐飲商業模式帶來怎樣的轉變?
01 “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
聯合國近期發出預警稱:受疫情及接連爆發的蝗災、極端天氣等災害影響,已經有多國面臨著嚴重的糧食危機。具體到中國,今年干旱、洪水、疫情等因素疊加下,糧食肯定減產。

一邊是即將出現的糧食缺口,一邊卻是觸目驚心的餐飲浪費。

顯然,為了避免進口糧食被“卡脖子”,為了中國人的“飯碗”能夠端穩,這次狠剎浪費之風,既是一次對全民的提醒,也有形勢的緊迫性。
02 “小包裝”也正在零售業態中興起
除了餐飲業厲行節約之外,一些零售業態也在通過減小食品包裝,推出“一人食”套餐等行動減少食物浪費。


03 在商言商:“小份菜模式”的挑戰
如今在疫情影響下,餐飲店的生意本來就不好做,客流量和客單價統統萎靡,所以,這次提出“半份”“小份”的倡議,其實也給部分商家出了難題。

半份菜、小份菜看似只是對整份菜的一分為二,但工序與耗時卻絲毫不減,這其實會導致廚師、服務員、洗碗工工作量的增加,提高了人員成本。
如果只定半價,商家感覺利潤少、劃不來;如果高于半價,消費者又不買賬。說到底,厲行節約的必要性盡管人盡皆知,但在商言商,在過去的實踐中,相當部分的餐飲企業主動作為的熱情不高,或者往往三分鐘熱度。
04 南北有別,南方人更偏愛“小份餐”

由此來看,南方城市更加偏愛點小份菜。既可以吃到更多花樣的美食,又不造成浪費,南方人的做法,的確值得貫穿大江南北。

而南方“例份菜”的存在由來已久,它源自香港,最早流傳到廣州、深圳一帶,之后又流傳到了內地,尤其在南方城市的一些餐廳菜單里經常出現“例份”這一菜品單位,但在北方菜系中,卻并未得到重點推廣。
無論半份還是小份,都應該是“合適份”,不是為了省錢而去買小份或半份,而是這個分量是最合適的,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最合適的東西,應該賣給最合適的人。隨著社會各界對餐飲浪費行為的愈發重視,適量而為的健康飲食觀念正逐漸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