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餐網
2020-10-13




在品牌至上的時代,餐飲行業的競爭到最后必定是品牌之爭。良好的品牌資產不僅能提升餐企的“邊際收益”,還能拓展品牌發展邊界,決定其未來的路可以走多遠。
因此,打造品牌資產,提升品牌價值,是餐企發展永恒的話題。
今天,紅餐網就和大家聊聊既能打造品牌價值,又能獲取消費者認同的一個暖心方法――踐行社會責任。
企業責任感文化奠基者羅杰?康納斯在《引爆責任感文化》中曾說道:在如今激烈的競爭中,企業若想實現既定目標、戰出優異戰績,就首先應該讓成效導向型的責任感文化深入企業的骨髓;責任感不是一種選擇,也不是一種時尚,而是當今的商業社會對企業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
誠如此言,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社會責任已成為餐企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打造品牌資產,提升品牌價值的一大途徑。
年初疫情爆發時,大批餐企向社會展示了崇高的社會責任和擔當,在消費者中刷了一大波好感。比如海底撈、巴奴、呷哺呷哺、喜茶、王品集團等為武漢捐錢捐物;老鄉雞、大米先生、真功夫、奈雪的茶以及一些默默無聞的餐飲店持續為身處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提供愛心餐……
疫情過后,星巴克、麥當勞、肯德基、鄉村基等一批餐企也仍在用自己的方式踐行社會責任,“食物銀行”“手語咖啡廳”“守護山里孩子的夢”“消費捐”等一系列暖心的行動同樣收獲了大批消費者的稱贊。現在,跟小編一起來感受一下!
肯德基:打造食物銀行,節余食物免費分給消費者
踐行社會責任時,不少餐企都會選擇做公益獻愛心,將行善與餐飲結合,在這方面,肯德基就是一個不錯的范例。
據紅餐網了解,9月份,在廣州和深圳市商務局的支持和指導下,廣深12家肯德基餐廳共同發起倡議,啟動“食物銀行勤儉節約自取站”,通過向有需要的市民免費分享餐廳的余量食物,參與到杜絕“舌尖上的浪費”的行動中。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食物銀行的食品采用冷凍的形式存放,冰柜溫度在零下22至零下18度之間,以確保食品安全。考慮到取用的方便,肯德基將余量食物進行分袋包裝,并在包裝袋上標明產品名稱、存入日期、食用指引等信息。

據悉,肯德基食物銀行的食品主要以原味雞、辣翅、烤翅、油條、薯餅、華夫、可頌為主。
肯德基引入新穎的“食物銀行”模式,將餐廳每日節余的食物免費分享給周邊有需要的居民,既積極探索餐飲行業的“光盤行動”,又發揮了自己作為餐飲企業龍頭老大的榜樣作用,切實地做到了社會責任感的踐行。
麥當勞:開設電動汽車充電餐廳、“蜜蜂餐廳”
另一國際巨頭麥當勞則一直致力于環保事業,通過關注和支持環保事業讓消費者看到品牌的社會責任感。
在瑞典,電動車使用率上升很快,但配套的充電站設施建設沒有跟上來,外出時找充電站這一問題困擾著許多人。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麥當勞開設了電動汽車充電餐廳,將經典的金拱門招牌改造成了標注有充電單價的指示牌,還在自家門店配備有充電樁,極大地解決了人們的充電困擾。
除此之外,麥當勞還將公益幫助視野轉向了動物,對動物進行了愛心幫助。

據了解,全球約有3分之1的作物需要蜜蜂授粉,然而隨著殺蟲劑的濫用、人類經濟活動排放的廢氣污染等等,蜜蜂數量正在逐年減少。
為了喚起人們對此問題的重視,響應可持續性發展,數家瑞典麥當勞開始在餐廳屋頂或是院子內置放蜂箱,并且將蜂箱外觀裝飾成小小麥當勞餐廳模樣。在這些小小的麥當勞餐廳里,蜜蜂可以在木制的蜂箱內建立蜂巢來儲存蜂蜜及花粉。
星巴克:開設手語店,關愛特殊消費人群
殘疾人是社會大家庭的一分子,關心和幫助殘疾人,理解殘疾人群的消費需求亦是重中之重。如今,越來越多的社會愛心力量積極投入殘疾人事業,星巴克也不遑多讓,積極關愛特殊消費人群。
9月4日,星巴克北京西鐵營萬達手語店正式開業,該門店也是繼廣州東方文德星巴克手語店之后在中國開設的第二家手語店。
據紅餐網了解,該家手語店為了不降低門店體驗感,特在店內配備雙面點單屏,消費者可以直觀看到點單內容,出飲臺上方的大屏幕則顯示訂單的完成狀態,這也是手語店獨有的設計。同時,該家門店配有紙質菜單,門店內的每種飲品和食品都標有編號,消費者可以在點餐單上直接勾選,也可以使用手寫板進行交流。
在人員配備方面,該家門店共配備14名工作人員,其中有7位聽障人員。星巴克以原有的培訓課程為基礎,為聽障人員編排定制咖啡課程,以便于實際操作。目前,星巴克中國共有聽障工作人員120余位,除了兩家手語門店,分布在各地其他門店。
星巴克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靜瑛表示,“希望通過手語門店,為更多聽障伙伴和聽障社群創造融入社會的機會,助力他們突破人生的邊界。未來,星巴克將繼續滿懷回饋社會的熱忱和時刻秉承的人文精神,努力為顧客、伙伴、社區帶來更積極的改變。”
海底撈:發起“救助困境兒童”公益捐款,配捐300萬
疫情后,受重創的海底撈仍未停止做公益。
先是創始人張勇套現逾15億港元,以個人名義與成都簡陽市簽署協議,向家鄉捐贈1億元人民幣用于醫療衛生和農業產業化建設,提升家鄉醫療機構的基礎醫療設施。
而后“99公益日”期間,海底撈更是聯合愛佑慈善基金會“愛佑安生”發起公益活動,參與并推動守護、救助困境兒童。
據了解,活動期間,海底撈向社會公眾發起公益邀請,通過線上微博、微信及線下門店播放海報等多種渠道進行推廣,用“你捐1份,我捐1份 ”的方式呼吁社會公眾,一起參與并推動守護、救助困境兒童。
在海底撈就餐的顧客可以自發捐款獻愛心,每有一位顧客捐款,海底撈就會捐出同樣數額的善款助力困境兒童救助。作為愛心企業,海底撈計劃將為本項目配捐金額達300萬元。
鄉村基:首創餐飲“消費捐”,守護山里孩子的夢
據介紹,為號召更多的消費者能夠通過點滴的行動去關注公益、力所能及的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匯集點滴的力量,快餐巨頭鄉村基依托全國線下近1000家直營餐廳,借助數字化的支付平臺,首創餐飲公益“消費捐”新模式。
7月,鄉村基聯合支付寶公益平臺和重慶市江北區綠葉義工,聯合發起了“守護山里孩子的夢”公益項目。
從2020年7月30日起,鄉村基和綠葉義工依托支付寶公益平臺,共同開展“消費捐”公益活動。消費者在鄉村基門店使用支付寶點餐,每支付一筆,鄉村基將為“守護山里孩子的夢”公益項目捐贈0.1元,預計一年將累計捐贈200多萬元,助力貧困山區孩子圓夢。
呷哺呷哺:捐贈枸杞樹苗,助力環保、扶貧
知名火鍋餐企呷哺呷哺,多年來也熱心公益,積極發起和推動了多項公益關愛行動。
據了解,自2018年4月起,呷哺呷哺正式在全國各線下門店發售綠色環保袋,顧客每購買一個環保袋,呷哺呷哺便向中國綠化基金會捐獻出1元錢,以此作為為寧夏地區捐贈枸杞樹苗的基金,協助所在區域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同時助力扶貧。
結 語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舞臺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正所謂“小成憑智,大成靠德”。可以預見,當這些餐飲龍頭企業們紛紛背上社會責任行囊,將社會責任感變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時,這不僅能讓企業變得更有人文溫度,也能為更多餐飲做企業示范,為餐企長久的發展“做加法”,助力企業走得更遠更好。
(作者: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