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膳學苑
2025-09-29




前情提要點擊查看!
上海多校學生餐里蝦仁雞蛋被曝“有臭味”,當地教育局:已撤菜,沒有學生食用到
綠捷實業于 9 月 23 日晚發布的致歉聲明僅有43 字:“對于涉及此事的學生和家長,表示最誠摯的歉意。對于有關部門采取的措施,全面接受,全力配合?!?這份被網友怒斥為 “史上最潦草道歉” 的聲明。
綠捷目前服務上海 13-16 個區的 500-600 所學校,日均供餐 50-60 萬份,年營收超 20 億元。但與之對應的是家長常年的投訴潮:從 “飯菜難吃” 到 “食材變質”,投訴內容從未得到實質性回應,企業卻逆勢擴張 ——2025 年僅 1-8 月就中標 153 個項目,單 8 月新增超 20 個學校訂單。
該聲明暴露三大致命缺陷:
聲明對 “蝦仁炒蛋發臭”“使用超長保質期食材”“餐標縮水” 等核心指控只字未提,更未解釋變質原因、涉事批次范圍及是否存在長期違規。此前企業還曾狡辯稱問題僅是 “蝦仁有細沙”,與聲明中的 “誠摯歉意” 形成荒誕反差,凸顯其對食品安全問題的刻意輕描淡寫。
對比合規企業的危機應對(如公示原料溯源、開放工廠檢查、賠償方案等),綠捷的聲明完全是 “空對空”—— 既未說明如何保障后續餐食安全,也未提及是否補償受害學生,更未回應家長 “公開供應鏈信息” 的核心訴求。所謂 “全力配合” 淪為應對監管的敷衍表態,無任何可落地的約束性內容。
作為服務上海 500 多所學校、日供餐 50 萬份的行業 “巨頭”,綠捷長期對家長投訴置若罔聞,此次道歉仍延續 “被動應付” 姿態。聲明未提及管理層責任追究,未展現對學生健康的敬畏之心,反而因字數極少、態度冷漠可以說是 “口服心不服”。
在上海這座中國最發達的城市,當地學校食堂主要供應商綠捷的表現,實在難以讓人放心。而操控這一切的,正是張國華、張美華兄妹。
他們以“運動員兼裁判”的獨特身份,“扛起”了上海數十萬孩子的午餐重擔,背后的運作邏輯與暴露的問題,遠比一份變質蝦仁更值得深思。
張國華作為綠捷的總經理,是孩子午餐供應鏈上的關鍵人物。2025年9月,綠捷供應的學校蝦仁被大量學生反饋“發臭”,面對家長的質疑與恐慌,張國華并未第一時間公開真實情況,反而指示下屬對外謊稱“是蝦腸子破裂導致泥沙混入”。
隨后,還緊急銷毀了這批生產于2025年3月、標注保質期2年的蝦仁。
更矛盾的是,上海調查組后續公布的結果顯示,這批蝦仁“沙門氏細菌等檢測合格、無違規添加劑、無腐敗變質、肉眼無雜質霉變蟲蛀”,可綠捷相關人員卻被警方控制,張國華急于銷毀食材的舉動,至今透著蹊蹺。
是問題蝦仁已被選擇性銷毀,還是食材來源不明、綠捷自身也無法保證安全?
無論哪種可能,都與綠捷對外宣稱的“食材可溯源、攝像頭+專人監控”承諾背道而馳。
更值得警惕的,是張國華的胞妹張美華,她與綠捷共同編織了一張覆蓋“供應-檢測”的利益網。
張美華是上海品測檢測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東之一。這家公司表面看似普通第三方檢測機構,實則深度參與上海校園及食品市場的安全監管:不僅負責多家學校的校服檢測、飲用水檢測,還承接了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食品抽查業務。
?? 2025年7月,品測中標長寧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級專項食品監督抽驗項目,合同金額54萬元;
???同年4月,又以25萬元價格拿下浦東新區2025年度食品流通重點經營單位第三方評估項目。
???尤其諷刺的是,此次綠捷蝦仁事件的調查組成員單位上海市衛健委,其水產類及其制品污染物監測項目(二)的服務商,正是張美華持股的品測公司。
一邊是張國華掌控孩子午餐的供應端,從學生十幾元的餐費里“摳出”豐厚利潤——根據綠捷母公司Kilocy global foods 2020年遞交的招股書,2017年綠捷僅從學生餐業務中就賺取了1330萬美元利潤,甚至拉動母公司整體毛利率提升。
另一邊,是張美華掌控食品檢測端,手握為綠捷食材“背書”的關鍵權力,兄妹倆形成“供應-檢測”閉環,堪稱“運動員與裁判一肩挑”。
這種畸形的利益結構,讓綠捷的食品安全監管形同虛設:當供應商自己能決定檢測結果,孩子午餐的安全底線,便成了可以被隨意突破的“橡皮筋”。
更令人不安的是,張家兄妹的利益版圖還在持續擴張。他們共同投資過上海悅雙、上海協雙兩家公司,張美華的生意伙伴茍鳳姊控制的捷饗餐飲公司,還曾與綠捷一同出現在長寧區學校食堂招標名單中。
這種“組團投標”的模式,不禁讓人對校園餐飲招標的公平性產生質疑。
而張國華本人的背景更顯復雜,他不僅是上海海星集團(閔行供銷社旗下企業)的董事,還全資擁有上海飲料食品廠——這家名義上的飲料企業,甚至能通過單一來源招標,為閔行區組織部黨建中心提供辦公用房。
其背后的資源整合能力,遠超一家普通餐飲供應商應有的范疇。
事件發酵后,綠捷僅發布了兩行字的簡短公告,輕描淡寫地“對家長和學校感到抱歉”;其股東新希望(曾斥資12億收購綠捷)則始終沉默,仿佛這場關乎數萬孩子健康的風波與己無關。
張家兄妹“扛起”的,從來不是守護孩子午餐安全的責任,而是借校園餐飲產業鏈壟斷牟取私利的“生意”。
如今上海綠捷有4名董事,董事長陶煦曾經是新希望六和的董事和總裁,董事兼總經理是葛均鋒,是厚生資本的高管。
在2020年以后,上海綠捷完全被厚生資本和新希望控股,已經成為新希望商業版圖的一部分。
新希望,這個名字耳熟吧?劉永好,這位四川首富、“養豬首富”、新希望集團創始人,他的商業版圖以奇特的方式,延伸到了上海學生的餐桌。
上海學生餐背后,竟然矗立著“養豬巨鱷”!當孩子的午餐安全被捆綁上少數人的利益鏈條,所謂的“重擔”,或成為壓在家長心頭的巨石。
文章來源:百年風潮,遇見萬象,包郵區、大江觀潮、金三角財經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