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頭戰略 余奕宏
2025-10-14




世界上最牛的餐飲企業,人工成本沒有一家低于25%。為什么?因為只有讓員工賺大錢,你的門店才能真正賺大錢。想把一家門店做好,最先要改的不是門店的具體動作,而是老板的認知。老板對門店的認知有多高,就能做出什么樣的門店。

對餐飲企業來說,一家門店到底等于什么?我給大家一個新定義 :一家門店就是一家銀行。你只有真正想明白門店的意義,才知道該在門店上投入什么、怎么投入。
在中國,最懂這個道理的餐飲人是華萊士的華懷慶華總。很多年前,他就超越了很多餐飲老板,用金融思維看餐飲。把門店當成 “賺錢的攤子”,和把它當成 “做品牌的銀行”,投入的精力肯定不一樣。認知不同,結果自然天差地別。
顧客才是真正的投資人!他們來店里消費,不光是 “存錢”(花錢買餐),還會幫你拉新客,關鍵是還不跟你分利。你要不要對顧客好?
員工不是成本,是門店重要的資產。要是有人跟你說 “得想盡辦法降人工成本”,那這家店就危險了。
當然,不是說人越多越好,要通過優化門店模型,用最合理的人數,想辦法提升人效,但絕對不是琢磨怎么克扣員工的錢。現在最牛的企業,都在想辦法讓員工多賺錢,只有員工賺得多,門店才能賺得穩。
餐飲老板是定戰略、搭班子、定規則的 “游戲玩家”。既然門店是銀行,那老板就是 “銀行家”,更是門店盈利模型的規劃者。門店怎么運營、怎么賺錢,不是員工能定的,職業經理人也做不到,最終還得靠老板,老板才是商業模式的設計者。
餐飲生意非常非常美妙!
一方面,中國的餐飲市場足夠大,一定有機會做出一番事業;另一方面,它是 “對人好就能賺錢” 的生意 ,對顧客好、對員工好,生意自然能做大;設計的商業模式對加盟商、合作伙伴好,規模就能慢慢做起來。
但餐飲生意難不難?肯定難。難在哪兒?難在竟然是我,沒干過一天餐飲的人,跟各位餐飲同行說 “開餐廳就是開銀行”。你要是真明白了 “門店是銀行”,就不會隨便對待門頭、胡亂設計菜單、亂定價格了,誰會草率對待自己的 “銀行” 呢?
餐飲創業,本質上就是一場修行。光想著自己賺錢有用嗎?半毛錢用都沒有。你只有一門心思解決顧客的需求,抱著 “利他” 的想法,才能把餐飲這件事真正干成。思路決定出路,認知決定高度,做餐飲先把認知改對了,后面的路才能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