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膳學苑
2021-02-15




人民日報一篇報道將掃碼點餐送上了熱搜。報道稱,近來不少餐廳都推出了掃碼點餐服務,優化消費體驗的同時降低運營成本,本應是消費者和餐廳的雙贏,但部分餐廳徹底取消人工點餐的舉措卻讓消費者感到困擾。

掃碼點餐,錯了嗎?
掃碼點餐已成餐飲業大趨勢
近幾年,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在餐廳使用手機掃碼點餐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新冠疫情的持續,也使“無接觸服務”的模式日漸深入人心。
據商家服務公司有贊的數據統計,在2020年線下門店交易額中,通過線上點單完成的交易額增長占比達到了30%-40%。
掃碼點餐不僅可以節省人力成本,背后更包含了行業用工痛點、數字化升級等諸多因素。
在餐飲行業招工難的大環境下,傳統的紙質菜單、人工點餐方式難免存在人手不足、效率低,甚至錯單、漏單的情況。
掃碼點餐的出現,減少了前廳“點菜”環節的工作量,緩解了很多餐廳的用工困境,也進一步釋放了人力,使服務人員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消費者提供其它的更好的服務。

此外,掃碼點餐還是商家數字化的重要工具和入口。對目前的掃碼點餐系統來說,菜品分類管理、菜單實時更新已不在話下。
而系統后臺針對每日菜品銷量的明細及統計信息、會員消費明細等進行數據統計,也能夠幫助商家分析餐廳營運情況、顧客喜好,以便對餐廳進行更好的管理。如暢銷菜品可以多備貨,哪個時間段餐廳客流量大,廚師、服務人員安排等。商家還可以通過設置菜單開展營銷活動,節省物料成本。
對消費者而言,掃碼點餐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節約時間。不用等待服務員前來開臺或是推薦菜品;結賬的時候也能避免排隊,迅速離場。

對于喜好“一人食”的消費者來說,手機上的操作方便、快捷,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與服務員溝通的尷尬。
體驗不佳,掃碼點餐成為阻礙?
然而,掃碼點餐并非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便捷的。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統計,截至2020年6月,我國非網民規模仍有4.63億,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和設備不足是阻礙他們使用網絡的主要原因。
從年齡層來看,老年人普遍存在著掃碼困境。掃碼頁面的字體大小,操作流程的復雜程度等因素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就餐體驗,服務人員冷淡的態度也會讓他們感到被歧視?!耙坏肚小钡厝∠斯c餐,實際上就將這類客群拒之門外。

而對于年輕人而言,雖然有自認“社恐”、喜歡快捷點餐的群體,但也有不少人認為掃碼點餐使服務質量下降、人情味缺失,更存在信息泄露的隱患。有消費者表示:如果是一些可吃可不吃的餐廳,只能掃碼點餐的話,可能就直接走人了。
此外,掃碼點餐還存在著環境局限。餐廳的網絡環境差、消費者手機沒電、掃碼程序的突然故障等,都讓掃碼點餐成為“眾矢之的”。
人工+掃碼雙軌運營,堅守“服務”的本質
此前,南京市消費者協會曾公開表示“消費者有權拒絕掃碼點餐”,引起微博熱議。南京市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曹煒回應:“不是要拒絕掃碼點餐,而是提倡經營者提供多種方式的點餐服務?!?/span>
從根本上說,人工點餐和掃碼點餐并不矛盾,雙軌制運營或許能更好地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歸根結底,無論是采用什么方式點餐,都應該回歸到“服務”的本質上來。如何讓消費者體驗更好,才是餐廳運營者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打造數字化餐飲,也需要人工與技術兩條腿走路,數字化產品要升級,傳統點菜服務也不能“掉隊”。
總 結
過去一年,以數字化發展帶來的效率提升,成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餐飲行業發展的亮點之一。
以包括掃碼點餐在內的多種科技方式,改變傳統服務業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也獲得了行業的一致認可。

但是,再充滿科技感的餐飲經營,其本質仍是為消費者服務。誕生于“煙火氣”中的餐飲業,一直以來都被視為最有人情味行業之一。
在滿足疫情防控、確保安全經營的前提下,餐飲經營者更要努力展現這份“人情味”。餐飲行業尋求降本增效不應該以犧牲消費者體驗為前提,人情味與美食味,不該是擺在消費者面前的單選題。
文章來源:紅餐網 作者:李曉藝
圖片來源于網絡
